熱門關(guān)鍵詞: 針刺棉 背膠針刺棉 遠(yuǎn)紅外棉 針刺無紡布
2020年8月 6日,是夏天最后一個節(jié)氣的最后一天,再過一天,便是立秋了。這天,迎來了東莞智成纖維一周一期的讀書會。保持“無知”的心態(tài)去讀書,是“明智”的開始,也是你人生不斷進步的開始。
本期主持人
讀書,能夠讓你了解到更多的知識,接觸到更多你不了解的領(lǐng)域,讓你學(xué)會如何以謙卑求知的心態(tài),去過好自己的每一天,不自大,不輕視、不魯莽。
讀書會坐席
無知能夠讓我們對知識懷有渴望、對新生事物的發(fā)展保持學(xué)習(xí)的態(tài)度,對他人懷抱足夠的敬意。下面,一同進入到東莞智成纖維第153期讀書會,讓求知的我們從中獲知,讓無知變得有知。
由分享者杜世志帶來《與陳給事書》
《與陳給事書》,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寫給陳給事的信箋。
賞析:803年,韓文公被貶去廣東陽山縣當(dāng)縣令,而陳京卻因精通禮儀得到了皇帝的欣賞。而韓愈卻因愛民而被貶,極為苦悶,茫然若失。但他對仕途仍充滿了幻想,希望能有人薦舉,重返朝廷做官。
文章的通篇圍繞著一個“見”字,歷敷了與陳給事的見面情況:上半篇從見說到不見,下半篇從不見說到要見。好像通幽曲徑,峰回路轉(zhuǎn);如柳暗花明,若斷若續(xù)。
韓愈在信中述寫了與陳京交往和疏遠(yuǎn)的原因,歷敷了與陳給事的見面情況,希望與對方恢復(fù)交往,代為引薦。信中處處體現(xiàn)其誠惶誠恐的心態(tài);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之情。
由分享者潘澤輝帶來《季梁諫追楚師》
《季梁諫追楚師》是春秋時期創(chuàng)作的散文,作者是左丘明。本文所記的是楚征伐隨過程中的一節(jié)。隨國的賢臣季梁給隨侯的進諫,說出了“民為神主,先民后神”哲理。
賞析:“忠于民而信于神”,是本篇的主旨。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迷信盛行,國家把祭神和練兵打仗當(dāng)作頭等大事;可是《左傳》中多次提出民本思想,例如本篇中的季梁,就說:“民,神之主也。”并用這種觀點,對祭禮作出比較合理的解釋,使隨侯“懼而修政”,沒有上楚國的當(dāng)。
本篇反映了春秋時代對于民和神的關(guān)系的一種新的進步主張:民是主體,神是附屬。所以好的君主必須首先做好對民有利的事,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祇一類的事,即“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”。季梁先是忠民信神并提,然后深入論述應(yīng)該以民為主,神為附。在談到神的地方都是從民著眼,所以說服力很強,能使“隨侯懼而修政”。
由分享者黃小龍帶來《諫太宗十思疏》
《諫太宗十思疏》是魏徵于貞觀十一年(637)寫給唐太宗的奏章,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,戒奢以儉,積其德義。太宗,即李世民,唐朝第二個皇帝,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,在他的統(tǒng)治時期,出現(xiàn)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,史稱“貞觀之治”?!笆肌笔亲嗾碌闹饕獌?nèi)容,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 。“疏”即“奏疏”,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,屬于議論文。
全篇以“思國之安者,必積其德義”為中心展開論述。先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,提出為君必須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儉”的結(jié)論。然后提醒太宗,守成之君易失人心。因在“殷憂”時易“竭誠以待下”;而在“得志”時則會“縱情以傲物”,便有“覆舟”之危。由此提出“積德義”必須“十思”。著重規(guī)勸太宗對于物質(zhì)享受要適度,在自身修養(yǎng)上要“謙沖”,在用人上要“虛心納下”,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計個人恩怨。結(jié)尾歸結(jié)出治國方法的關(guān)鍵在于知人善任,選拔人才,達到“垂拱而治”的理想境界。作者的這些主張,為唐太宗所采納,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“貞觀之治”。
由分享者王槐威帶來《周鄭交質(zhì)》
《周鄭交質(zhì)》是春秋時期史學(xué)家左丘明創(chuàng)作的一篇散文。這篇散文講述了在西周滅亡后,諸侯迎立天子?xùn)|遷,鄭國在周平王東遷以后,積極服侍周王室,東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關(guān)系,但是由于后來周平王又寵信他人,周王室和鄭國的關(guān)系開始惡化,以致后來發(fā)生了鄭莊公與周平王交換人質(zhì)的事情。這篇散文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辭采縱橫而又風(fēng)韻悠然。
賞析:文章先簡要記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,一方面揭示了鄭莊公兩次入侵東周之地,強逼平王立質(zhì)、咄咄逼人的姿態(tài);另一方面則反映了東周王室已然衰微、任人欺凌、委曲求全的歷史情狀。并由此得出結(jié)論,周天子與鄭莊公想通過交換人質(zhì)來緩解矛盾、取信對方的做法是不可靠、也不可取的,因為周鄭之間并沒有誠信之心,又不依 “禮”行事,所以雙方即使交換了人質(zhì),也還是不能夠維持他們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
最后,君子通過對此事的評論,指出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彼此體諒、坦誠相待的基礎(chǔ)之上,強調(diào)了恪守禮儀、忠于信義的重要性。
由分享者黎嘉怡帶來《牧童逮狼》
《牧童逮狼》是薛福成編寫的一則寓言故事,被(清)蒲松齡收錄在 《聊齋志異》中。
啟示:
1、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,而且不要輕易被別人欺騙;
2、要敢于用智慧戰(zhàn)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。
故事告訴我們要用智慧戰(zhàn)勝比自己強大的對手,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,而且不要輕易被別人欺騙;要敢于用智慧戰(zhàn)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。也體現(xiàn)了牧童的殘忍,和狼的母愛。
由分享者王亞平帶來《京邸假宦官》
這篇文章講述的故事是一個書生到京聽候分職,由于經(jīng)費幾乎用盡,于是“病急亂投醫(yī)”,被騙了的故事。啟示我們,不要輕易相信別人,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。也告訴了我們,要不斷地學(xué)習(xí),不斷地歷練自己,多觀察,這樣就慢慢增長了辨別是非的能力。
分享是快樂的,不管是學(xué)習(xí)的知識、工作的經(jīng)驗、還是生活的體驗,分享總會觸及他人的思考,也會讓自己受益匪淺。
主持人接棒
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。有趣的靈魂,定然不是單薄寡淡的,他們熠熠生輝,他們廣袤無垠。而有趣的靈魂,需要用讀書來滋長,用閱讀來澆灌。
讀書對于我們而言,也許能夠即時的解決我們一些人生的困惑,也許能夠賦予你未知的知識,也許能夠讓你在文字中與他人產(chǎn)生共鳴。
莞智成153期讀書會至此結(jié)束,我們下期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