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讀書,年少的魯迅嚼辣驅寒,西漢匡衡更是鑿壁偷光;為了讀書,余秋雨餓著肚子飽讀書,諸葛亮喂雞求學。是什么讓他們如此專注書籍呢?古人云:“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?!碑斘覀冏x的書越多,書籍就使我們和世界越接近!生活對我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。所以,智成纖維第102期讀書會如期在周四晚舉行。
大家知道我們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,行走之禮,晚輩走長輩后面,見面之禮,打招呼,問好,入坐之禮,長輩或者,德高望重的人坐上席等等。但很多傳統(tǒng)的禮儀現(xiàn)在卻慢慢在淡化了,接下來就請方金海為大家分享《禮記-檀弓上》讓我們一起重溫古代的傳統(tǒng)禮儀。
還記得孩童之時就常聽到那些耳熟能詳的:尊老愛幼,禮尚往來,禮貌待人等,這些原來都是出禮記,禮記這本著作對我們在生活中處理人與事,甚至是國與國的交往的禮儀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第二位分享者張德雄帶來《論語》
本篇主要介紹孔子立身處世的態(tài)度,而且大多是通過與隱士的思想比較來表現(xiàn)的。具有一定故事性是本篇在《論語》中的突出特點。里面有很多的思想與精神需要我們慢慢去領悟。
第三位分享者吳鐘亮帶來《壯士篇》
《壯士篇》是張華的一首五言詩,這是一首抒發(fā)豪情壯志的詩,全詩共二十句,分為五節(jié)。這首詩表現(xiàn)壯士的英風豪氣,自然也表現(xiàn)了自己的胸襟、抱負,古人說,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謂之不朽。壯士就是應該在有限的“年月”里建立不世之功。如此方能不負此生。
接下來由郭芳娥給大家分享《三戒》
這篇文章作者通過麋、驢、鼠這三種動物形象,借題發(fā)揮,揭露了當時一些達官貴人、得意小人的丑態(tài),并預言其必然滅亡的命運。文章語言簡潔凝練,以小見大,耐人尋味,具有強烈的現(xiàn)實諷刺意義。寓意值得我們深思。比如說文中的驢,外強中干,虛有其表,沒有真實本領,放在我們現(xiàn)在也一樣適用,當今社會竟爭如此激烈,我們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如何生存呢,那我們有一技之長了,是不是還得有人發(fā)現(xiàn)呢?是不是還需要提供合適的機會,是不是還需要因材施教呢?
第五位分享者竺德瑯《雜說四·馬說》
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,這篇文章以馬為喻,談的是人才問題,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。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(tǒng)治者不能識別人才、不重用人才、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。
最后一位分享者吳紅帶來《子產卻楚逆女以兵》
這篇《子產卻楚逆女以兵》記載了文中子產揭穿了楚國以聯(lián)姻為借口意圖進攻鄭國的事情。子產的外交思想在危急時刻成功地挽救了鄭國,而在漫長的艱難歲月中,鄭國之所以不亡,則是他們多次如此這般地,牢牢守住了小國與大國外交的底線。所以說沒有底線的人都不會長久,大到國家,小到個人,每個人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線才能立足和生存。
讓閱讀成為我們生活、學習的一部分。讓書籍潤澤大家的心靈,讓書香侵入我們的心田。下周讀書會再見!